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专题 > 平度日报 > 平度日报四版
市政协文史工作再出新成果《平度老建筑》《平度科举史略》出版发行●张成好
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近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平度科举史略》《平度老建筑》两本文史书籍正式出版发行。平度境内的老建筑数量众多,年代久远,资料散乱,保护状况各异。《平度老建筑》一书分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宅第民居、交通水利设施、公共设施、近现代重要遗址及记忆中的老建筑等七大部分,搜集整理了近500座老建筑概况;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上至唐宋、下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近百座老建筑。科举制度对于平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等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平度这座古老的小县城也自然见证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兴衰。《平度科举史略》一书从平度古代政区演变概说、平度城简史及科举制度的基本常识入手,将隋唐、宋、金、元、明、清各个时期平度科举概况、历史背景及平度科举名人资料详细辑出,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两本文史书籍的编辑出版,不仅为平度文史资料提供了有益补充,也为世人认识平度、了解平度、走进平度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必将进一步激发平度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信心,凝聚起助力平度突破发展的强大力量。
凛冬芹韵●戴青松
桑梓地自古盛产芹菜。夏至过后,燠热笼罩大地,菜农们开始育苗,立秋前后起苗移栽,立冬收获入窖,春节前旺销。秋末立冬前,睿智的菜农便在菜园里挖筑芹菜窖子。窖子如一条长方形的沟,四周打起整齐的矮墙。矮墙上的窖顶用竹片弯成弓形,再盖上塑料纸。形成芹菜是心,竹条为骨,塑料纸为衣,雪霜为妆,窖南一排玉米秸为遮阴墙的奇特模式。气温偏低时,还可用棉毡草帘等覆盖窖顶。这就是菜农为芹菜搭建的“新房”,用来悦纳“新人”。立冬后,天气变化极不寻常,村里人抓紧时间收芹菜入窖,用汗水和躬身付出为郑重礼仪,迎接芹菜入“殿堂”。并伴着抑扬顿挫的农机隆隆和飘萧瑟瑟的风,把一捆捆芹菜站立地摆放在窖里,耐心细致地给芹菜举行“成人礼”。芹菜,正以静默的状态安安分分地等待一场生命的幻化。芹菜入窖后,繁华并没有落幕,冥冥中接受另一番恩泽和赋予。在润物细无声里感知渗透,在不经意的感触里递增冀望。芹菜告别了栉风沐雨的日子,生存条件变得优渥,往往窖外冰天雪地、朔风凛冽,窖内温暖如春。冬色的渲染,地温和湿度的温润,抚摸出芹菜昂扬踔厉的魂魄,黑土壤的芬芳和质朴把芹菜熏浸得愈加亮丽清芬,莹莹烁烁,浮翠流丹,潜质不断攀升,在冷峻干巴的冬里嬗变成声名远播的隽美精品。窖储芹菜,是人与物情感的默契融合,贵在“勤”字。有人认为,芹菜入了窖,农活也会偃旗息鼓,万事大吉。其实不然,入窖后的芹菜,很需要费心管理,根据天气变化,保持窖内温度平衡。菜农按菜窖的容积大小,在窖内的不同地方放置几支温度表,每天早晚,及时观察窖内温度。冷了,增衣加棉,热了通风换气,让芹菜始终保持“鲜活”状态。菜农的执念,如同把自己的灵魂也撒播在窖里,那种向上的力量,冲击着血液,膨胀着勇气和信心的蓄势待发。随着寒冬的深入,芹菜在沉默中庄重“修行”,身价和品性飙升,一袭优雅和君子韵致招徕四隅嘉宾。每年进入腊月门,许多客商菜贩陆续来这里联系釆购芹菜,街道上几乎天天有拉芹菜的车辆,市场就此铺开。一栋栋壮观辉煌的新农村砖瓦房充盈着暖气,满屋的绿色展现着春的气息,欢声笑语伴着芹菜清香和祥瑞之气汇集出浓厚的幸福农家。绿,是生机、是康健、是希冀、是爱的呼唤;嫩,翠玉般色彩,聚满美味甘甜,蕴含无限念想,让人憧憬不已。男人们端坐在马扎上,一边吟唱着欢快豪迈的小曲,一边舞扎着肌腱有力的大手,“肢解”着一棵棵芹菜,长芯、短芯,长梗、短梗各归一处;女人则绽放灿烂,殷勤又优雅,轻拭梗上尘埃,逐一灵巧打捆、装袋、封盒,把梳妆打扮的手法技能施展开来,使芹菜改头换面,更加亮丽美观,上档次,有品位,价更高;闲不住的老人们心情舒畅,东挪挪、西摆摆,清除杂物,寻找整洁;小玩童天真快乐,口含鲜嫩,咀嚼着爱的蜜甜;客商们踮着匆忙,走街串户,看样品、定货源、过秤装车付款,脸上荡漾出欣慰,腰际间鼓囊着富有。没有集市的人流浩荡,却有购销不止的繁忙,听不到朗朗叫卖推销声,一桩桩买卖协议尽在悄然达成。冬的寒气凛冽被演绎成热腾腾的心潮澎湃。当村民们把辛勤的“杰作”装满客商的车,内心的充实和愉悦溢于言表。每一次感动的瞬间如沐浴春风,敞亮了天空,氤氲着酒香。芹菜被“破了相”,百转千回后,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繁华都市、偏远山区、腹地平原、沿海乡镇成了他们新的归宿。菜农足不出村就能点票子。芹菜作为珍馐美馔,带去了种植者赋予的秉性和信念,它优良的品格、浓烈的清香满足着素时锦年里无数牵挂。不论飘荡到海角天涯,都承载着别样绿色不败的梦幻,讴歌着那处不凡的土地、潺潺的河流和那群充满希冀智慧的人。人们在品尝菜肴美味的同时,也传颂嘉许着那美妙感人的故事。
牛气冲天迎牛年
●他山
春节脚步临近,我们将迈入农历辛丑牛年。牛年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平安、吉祥、稳定的活力。人们欢迎牛年到来的热情之高,充分说明了牛年之旺,牛年之幸!牛,是草食性反刍家畜,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在我国的十二生肖中,牛的块头最大,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以“牛”寓多或大。如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说人宁愿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牛的块头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众多而细密。《抱朴子》书里说:“为学如牛毛,获者如麟角”,强调做学问之不易。杜甫有“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诗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体描写。而“多如牛毛”这个成语更是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并日常所用。我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牛文化在民俗文化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被称为“鞭春牛”,又称“鞭土牛”,成为古代送冬寒迎新春的习俗,唐、宋两代最为兴盛,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习俗传播更广。至今,在我国的许多地区,每年仍有鞭打春牛促春耕的活动。尤其是到了农历牛年,人们更是将其与中国的农耕文化相融合,在我国民间流传的“牛马年,好种田”“牛马年,多利田”等谚语,对牛年的丰收景象寄予了更多美好的期盼。我国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故事。柳宗元文:“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出汗牛马。”后人遂把书籍多称为“汗牛充栋”,可见牛很早就沾染上了书香。在汉字中,只要与牛配伍的,不是带着牛劲,就是具有牛的精神。“牦”“牯”“犊”“犀”“犋”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牧”则指放牛之地,“犁”则指牛耕地之器物。“犟”“犄”“牡”“物”“特”“牿”等字也无不与牛沾亲带故。牛,自古至今都是美好事物和甘愿奉献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对那些体格强壮的人称之为“体壮如牛”,对在某些方面有权威的人称之为“执牛耳”,对那些敢想敢为的青年人称之为“初生牛犊”,对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称之为“拓荒牛”,把天鹰座中最亮的那颗星称之为“牛郎星”,当股市连续上涨的时候称之为“牛市”。鲁迅先生曾以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来比喻劳动人民吃的和用的都是最普通的东西,是不具备多高价值的,而他们通过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他还以“俯首甘为孺子牛”,比喻为人民的事业甘愿服务和奉献。当代诗人臧克家在《老黄牛》诗中写道:“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以此鼓励老年人要继续勤奋努力,为后辈、为社会多作贡献。更令人引以为豪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拼搏奋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怎一个“牛”字了得!在刚刚辞别的2020年里,我们有效地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牛!成功地应对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牛!我国经济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牛!“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牛!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牛!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壮举,牛!牛!牛!辛丑牛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奋斗之年,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个“牛”样子,使出“牛”劲,取得新成绩,作出新贡献。在这里,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大家不但要牛气冲天迎牛年,更要一年更比一年牛!
今夕话书房
●邓训晶
书房,是爱书人的精神巢穴,生命的禅堂。于爱读书的我而言,书房是我的挚爱。可是,以前家里窄,不敢奢望书房,就把书整齐地堆放在枕边。那可真是“枕上诗书闲处好”,每天晚上就靠在床上看书。那是很幸福的时光,但我还是渴望有一个书房,有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躲入里面,将一切置之脑后,全神贯注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全心全意与书对话。这时的书房,无疑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后来我当了老师,嫁了一个也是嗜书如命的人。尽管两间屋子很小,我们却用了一间做书房。我们结婚那个年代,都时兴自己做家具。因为没钱,我们买的木料只够做一个床、一张饭桌和一个衣柜,但我们俩的书没有地方放,就商量不做衣柜做书橱,不做饭桌做书桌。于是,一个大书橱落成了,一张书桌摆好了。真有了梦寐以求的书房,我心里乐开了花。把书整齐地放进书橱里,从此,简陋的书房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我们经济上有一点节余就做一个书橱,慢慢地书房里有了三个大书橱,书还是装不完。女儿从小就徜徉在这些书橱之间,她读小学时,也有好多书没地方放,我就给她买了一个竹子的书架。她把自己的书放上去,很霸气地跟我说,这些书是我的,你们不能随便动。上世纪末,老公调进城里工作了。正好遇上单位修福利房,我们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一家三口不谋而合,要装修一间“豪华”的书房。装修时,师傅觉得很奇怪,其他地方装修不到位,我们都可以忽略,但书房有一点不合意,就要他们返工。我们把书房最大的一面墙,从顶上到地面,装成了大书橱。搬家时,搬了15纸箱书,把整整一面墙的书橱装得满满的。那些看后放在纸箱里的书,终于有了安身之处。帮我们搬家的朋友说,你们家所有的衣物生活用品都没有15箱,看来你们家最值钱的就是书了。的确,我们家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书。想起刚结婚时,我们的工资不高,要给双方父母。女儿出世后,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很艰苦,但我们对生活要求很低,吃饱穿暖就行了,有一点余钱就买书。我买他买,读小学的女儿也开始买。我告诉过女儿,“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小小的她就记住了读书的重要性,我给她的雪糕钱,她只买冰棍吃,把节余的钱存起来买书,她对书的热爱一点不亚于我们。书在我们家迅速多起来,我们又在女儿的房间开辟了一隅小书房,女儿就在那个小书房里读到了博士,读成了教授。女儿工作后,大书房是老公的,小书房就是我的了。我们在各自的书房里看书写作,互不干扰。流水带走了光阴,诗歌浪漫了流年,书房,为我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今夕话书房,我的书房从无到有到“豪华”,书也从几本、几十本、几百本到几千本;书橱里,有从蒹葭苍苍走来的诗行,有汉赋唐诗宋词的明月与琼楼,有元剧明清的戏剧与章回,有潺潺的小桥流水,有大漠孤烟的冲天豪情,有魏晋的铁骨铮铮,有诗仙诗圣诗鬼的千古绝唱,有鲁迅的辛辣、茅盾的细腻、余秋雨的意蕴深邃;有《变色龙》的狡诈,有首开“心理小说”先河的《红与黑》,有百科全书式史诗般的《战争与和平》……古今中外,应有尽有。我的书房,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个知识的宝库。徜徉在这里,读着读着,我们家读成了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获得这个殊荣,我的书房,功不可没。
平度,我用生命守护你●张书林
不让疫情染过的风停留不让朋友遭遇隔离和孤独我们在深夜守护没有休息的夜以继日守护您的大美,生命和绿叶将疫情拘留是保护家园的义务领导在前线医务、公安无硝烟而奋战逆行者呐喊团结众志成城奋战者的背影防护服认不出你是谁可知道你是为了谁两天两夜在岗的你被孩子做核酸认出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喊:妈妈……妈……妈泪水顺脸颊直下透着护目镜滴在了心上
白衣天使赞歌●李政敏
太阳会记得你奔跑的身影哪里有危急你便往哪里冲锋你是一株坚强的青松为老百姓啊挡住那凛冽的寒风
月亮会记得你疲倦的面孔日夜的奋战温文委婉的叮咛你是一只勤奋的蜜蜂为老百姓啊送来那健康和安宁
大树会记得你灿烂的笑容病人的呼唤你便会风雨兼程你是那三月的春风为老百姓啊拂去那忧虑和困苦
鲜花会记得你漂亮的眼晴慈善的关爱铺洒在沃野草坪你是一位奉献的园丁为老百姓啊播种幸福送来光明
啊,你的心里有如火的热情消融凝固的坚冰你看那现河的碧水哗啦啦哎,蓝莹莹
啊,你的心里有如水的柔情润泽草木的繁荣你看那云山的翠竹绿茵茵呦,碧盈盈
写春联●唐松
杀过年猪,切完炒米糖,春节离我们就更近了。过年需要仪式感,而我最喜欢的仪式感是写春联。祖父在世时,他总是给我讲民间的故事。他瘦骨嶙峋,胡须花白,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祖父说:“大娃,你要学写春联,会写春联有很多好处。以前,有个平民皇帝叫朱元璋。他看见一户人家没有春联,于是亲自提笔写了一副相送。你会写春联,说不定以后会做大官。”那时,我不懂皇帝的高贵,也不懂为什么要追求当官。只要看见祖父脸上堆满了笑容,我就知道,春联值得写。“正堂要写吉祥的话。”祖父继续说,“猪圈要写六畜兴旺,厨房要写年年有余。”祖父为我找好了内容。于是,我铺开红纸,拿起毛笔,颤颤巍巍地写着。后来,祖父把我写的这些春联,贴在了对应的位置。当看着我歪歪扭扭的大作,被贴在高高的门楣上,就像被祖父高高举起一样,心里美滋滋的。后来,偶尔回老家,看见那些字还留着。祖父已经离开我,很久了,很久了。但祖父教我写的春联,我还会继续写下去。每年年前,区书法家协会都会组织“写春联,迎新春”活动。当乡下赶集的时候,我和朋友们就会驱车前往。铺开桌子,倒好墨汁,提起笔为老乡们写春联。“吉祥平安”“年年有余”“六畜兴旺”,还是这些旧的词语,却显得无比的亲切。看到络绎不绝的等候者,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我知道春联很廉价,但传递的爱心却是无价的。我辜负了祖父当皇帝的期许,甚至连小官也不曾当过。但我找到了幸福的源泉,或许这才是祖父心里的愿望。夜深人静,冬天的风,也变得更温柔。闻着墨香,慢慢铺开红纸,完成春节最美的仪式感。